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盘锦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的审议意见
- 发布日期2024-10-10
- 浏览次数0
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盘锦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工作,全市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应急队伍不断充实,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院内急诊救治能力全面提升。报告客观全面总结了我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情况,指出的问题实事求是,下一步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可行。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市以提高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治能力与水平为重点,着力弥补薄弱环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不能完全满足科学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的需要。存在指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不能满足日常急救的需要,医疗应急救治服务能力不足,应急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不健全等问题。
会议强调,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要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在持续完善全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为此,会议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在持续推进混合型急救管理系统运行模式上下功夫。市120急救中心调整为市卫健委直属事业单位,成为独立设置的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机构。在运行上采用混合型管理模式,即设立中心直属急救站,同时考核现有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将部分医院或机构合理纳入120急救网络,形成中心直属站网络医院和急救站点衔接的科学合理布局,面向全市140万人口提供紧急救治服务。
(二)在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上下功夫。在全力推动《盘锦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的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基础上,科学合理增设急救站点,提高调派效率,不断优化调度模式和调派流程,深化分级分类调度,更好满足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落实120调度指挥系统软硬件部署,完善院前院内协同,尽快实现上车即入院,强化院前医疗急救行为规范。
(三)在强化基层应急救治能力上下功夫。针对我市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情况,建议结合我市财政状况,充分利用大数据中心平台优势,推进院前院内信息交互平台建设和急救车辆数字化改造,逐步完善报警呼叫、定位派车、远程指导、信息传输及一体化救治服务综合体系,打通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和接诊医院的协同服务功能,为实现医疗资源快速精准匹配、提升急救效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针对各县区医疗能力的实际情况,发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创新线上、线下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推动医疗应急能力向着高质量、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发挥市120急救中心培训基地作用,开展面向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增强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实现现场救护“最后一百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四)在加强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及早发现并报告,牢牢把握医疗应急的主动权。充分发挥120指挥调度作用和各级医疗应急队伍的作用,快速响应,就近就快协同支援,提升医疗应急处置效果。建设健康盘锦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加传染病症状筛查抓取自动上报、设定传染病监测预警阈值并发出预警提醒、预警信息处置等功能,建立覆盖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以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重点的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的监测预警体系和机制,推进医防融合,实现新发传染病防控和急救力量关口前移。